2007年年底的一个清晨,3个中年男子坐在一起用早餐。
他们是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晓庆、联想移动董事长赵令欢和联想移动总裁兼CEO吕岩。这顿早餐谈论的话题是一款手机。
2009年8月31日,中国移动推出了全球首个由运营商主导研发的智能移动终端软件平台——OPhone平台。半个月过后,9月16日,联想移动正式发布了TD版OPhone手机联想O1。就在这天,2009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正式开幕,联想移动的O1无疑成为此次通信展的一大亮点。中国移动展示的OPhone手机中,联想O1是唯一一款TD制式的3G手机。
“OPhone整个项目预计投资1亿元,现在已经花出去了2000多万元。”联想移动总裁兼CEO吕岩对《商务周刊》表示。
为迎接3G手机大场面的到来,联想移动还推出了以“时尚、领先科技和移动互联”为品牌内涵的新手机品牌“MIRO”。“3G是联想启用新品牌的契机。”吕岩表示,未来联想所有的3G手机都将使用这个品牌。
就在前段时间,中国联通正式宣布与苹果公司签订在中国销售iPhone(手机上网)协议,Ophone在这个时候的推出,无疑让人们联想到了二者的对抗。
但吕岩认为Ophone现在还谈不上和iPhone竞争,iPhone进入中国是教育客户的问题,没有iPhone就不会有Ophone,“而Ophone能不能发展起来,那就得看我们的造化了”。
2008年1月,联想集团将一直亏损的手机业务以1亿美元出售给联想控股旗下的同胞兄弟弘毅投资,联想移动开始了独立化运营之路,同时也让出了蝉联多年的国产手机老大的座位。2008年12月易观国际发布的《2008年第三季度中国移动终端市场季度监测》显示,天宇朗通以8.1%的市场份额名列第四,成为国产手机的新头羊。
市场地位下滑,背后的靠山又没有了,吕岩把联想移动辉煌的希望寄托在3G的突破上。潜修一年多之后,根据赛诺的数据,今年5月起,联想移动的销量和市场份额节节攀升,并且一举超过摩托罗拉,在国内手机市场排名第三,重新夺回国产手机老大的宝座。这是自2002年盛极而衰后,国产手机品牌取得的最好座次。
不过联想移动显然不满足于此,联想移动能否借Ophone的撑杆获得更大的飞跃?就此,《商务周刊》采访了联想移动副总裁、Ophone项目研发负责人梁军。
《商务周刊》:作为联想移动Ophone手机的研发负责人,在首款O1的新闻发布会上,我看到您一直都很激动。
梁军:联想Ophone是目前第一款支持TD-SCDMA技术的3G Ophone手机。我们给它定的型号是O1。在经历了1年多时间的反复“折腾”之后,终于有了交代,当然很激动。
3G技术的不断成熟极大地推动了把互联网装进口袋的进程。如果我们把互联网比做老虎,那3G技术就是给这只老虎插上了翅膀,能够在手机或小型移动设备上方便的操作互联网将是一场革命,一场深入影响我们这个时代发展的革命。而联想移动的Ophone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而生的。
《商务周刊》:什么样的终端能称得上是真正的移动互联终端呢?
梁军:我认为,有3个方面的衡量标准。首先,网页浏览是否能够达到PC的体验。对互联网用户而言,如果手机能够提供和PC上网同样的体验,那就向移动互联用户迈进了一大步。比如浏览器的界面显示是不是和电脑类似,让用户觉得很熟悉;能不能同时很方便的进行多个页面的操作;看到喜欢的内容能不能很方便的保存下来等等。这一点在联想Ophone上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另外我们需要设定一些关键的用户满意度指标,比如浏览器的启动速度。从我们对用户的研究看,浏览器的启动时间应该控制在2秒钟左右。还有网页浏览速度,研究的结果显示,手机上网用户对于网页打开的极限忍耐值为15秒,如果能达到10秒以内,将会进一步提升用户感受。类似的指标还有很多,只有用户体验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才能够刺激移动互联市场的快速增长。
其次,触控体验能否做到轻松交互、所见所得。联想Ophone就秉承了这种理念,比如它的3.5寸HVGA的电容式触摸屏、平铺式的应用菜单以及类似电脑右键的快捷功能设计,尽可能的以最少的点触、最短的时间完成操作。
三是关键应用。从我们的研究看,未来会有三方面的应用能够很好的粘住用户,提升ARPU值,它们是在线多媒体、移动即时通讯和信息推送业务。
经过长期研发积累,联想手机逐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SMART”技术组合,包括智触、智音、智拍、智乐、智易、智航、智览、智网等8大技术。而且这些技术都是面向3G开发的。比如我们的“智音”技术,独特的降噪设计,免提状态下能够清晰接受半径1.5米、约7平方米范围内的声音,使用在3G手机上,能够保证高品质的视频电话效果。而像智触、智网这些技术,也是为了更好的移动互联体验而做的准备。
《商务周刊》:O1手机是如何体现一个移动互联网手机的精髓呢?
梁军:O1手机的一大特色就是面向互联网的设计。O1的网络访问能力,支持基于TD-SCDMA技术的3G网络,同时也支持WAPI以及WLAN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WIFI。两个技术相互配合,可以让用户更好的体验在移动中网络冲浪的乐趣,也大大拓展了用户可以享受宽带网络服务的空间。
手机上网过去在2G、2.75G上也可以做一部分,但由于网速不够,再加上工艺发展不到这个程度,在手机上冲浪是非常困难的,或者说是有限的。现在我们做Ophone,采用开放平台,基于3G的技术,使得移动互联网成为可以让老百姓接受的产品。O1最大的变化,就是把用户在PC上这么多年来形成的经验和对互联网的认识和需求整合到了这款新的手机上。
搜索是伴随互联网发展应运而生的,并且已经形成了强大的产业,电脑用户也早已把“搜索”作为PC使用中最基本的功能。联想O1的设计中,在主屏中嵌入了手机搜索栏,通过和电脑搜索基本相同的简单操作,就可以让用户通过手机享受到搜索功能带给他们的惊喜。这也是目前市面上其他产品所不具备的特色应用。
我可以很自信的说,O1的上网体验是手机设计上里程碑式的一个飞跃。一些在PC上的上网理念也很好的移植到了O1。比如WAP和Web浏览器的完全整合,用户可以同时在不同的窗口打开WAP和Web网页,例如同时打开移动梦网和新浪,最大限度的让用户方便自如的进行网络访问。在网页操作上,我们尽可能的满足用户在手机比较小的屏幕上方便查看网页的需求,我们提供了网页整体放大、整体缩小、局部放大镜的功能,另外,为提高上网体验,通过数据缓存技术,我们可以让用户方便的前进或后退网页,就类似PC上的前进和后退。可以说在很多方面都尽可能模拟了PC上的上网体验,方便用户使用。
《商务周刊》:联想移动首款Ophone让我们看到了手机的多种功能,在它的设计中,您和您的团队是如何把握功能和设计两者之间的关系?
梁军:整体手机的设计以移动互联网和良好的客户体验为最主要诉求。在设计中,我们是在美感达到的基本条件下,把所有的功能设法装进去。最开始的时候,我们把功能都已经基本定了下来,当我们在设计ID的时候发现根本装不进去这么多功能,装进去之后手机特别厚。坦率讲,光ID我们就折腾了4个多月。ID做了5轮,前4轮都被枪毙了。老实说有时候我们自己都想放弃了,但是董事长赵令欢大半夜拉着我开会,对我说这ID丝毫不能放松,我们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
最后,我们通过更改设计让这些功能装了进去。在我们这个产品里基本用到了目前业界最先进的各种各样技术,比如超过600兆主频的处理器、多传感器系统等。我们在做的时候还研究了苹果和诺基亚。当然这肯定会导致成本的增加,不过考虑到这是我们的第一款产品,所以在ID上不能有任何的放松,可以说我们硬是把这些功能没有删除而塞了进去。
《商务周刊》:联想移动Ophone手机最初的设计思路来自于哪?
梁军:从最原始的一个原点看,当时我们并没有一个手机的思路。2007年是苹果最热的时候,当时诺基亚也宣布进军移动互联网。当年年底,中移动提出想做OMS,董事长赵令欢刚好和中移动的人很熟,他觉得移动互联网是一个投资的方向,就做了。当时也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2008年的前6个月,我们基本上都是围绕着用多大的屏幕、用什么处理器等基本要件工作展开的,直到下半年才慢慢有了定位。从模糊逐渐到清晰的概念,这个过程持续了将近一年。2008年年底的时候基本的ID定了,我们对市场的感觉也有了,项目组才开始进入详细的设计阶段。
老实说,在设计的初期我们也没有从大线条上勾勒出这款Ophone的轮廓,很多事情不是都按设计来的。Ophone实际上一开始是2G的版本,那时候还没有确定要发3G牌照,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在2G版本上。到去年11月,有了要发3G牌照的风声,我们有关TD方面的3G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商务周刊》:在1年多的研发过程中,联想移动的研发团队在哪些方面争论最激烈?又是如何解决这些争论的?
梁军:其实最大的压力来自于产品定义和研发实现起来困难的矛盾。基本上手机的每一个结构都产生了争议,比如手机左边的一个亮键,一开始设计的时候位置偏低了,虽然是很小的一个细节,但我没有办法接受,只好改。还有手机上的电视拉杆天线,在一些顾客试用之后提出拉杆天线拉出来之后不好收回,这些问题也都得到了彻底的解决。O1的包装盒设计我们也用了4个月,即使是现在已经设计好的包装盒我也只能打90分。
这种争议来自我们在完美和可实现性之间的平衡。我们总是倾向于完美,即使最后做不到,也必须得尝试过所有的努力。我们的研发项目组都是处于这样的状态。可以说我们研发团队的压力一部分来自于我,一部分来自于客户体验后给的压力。
我们在Ophone上的预算是1个多亿,现在不计入软件开发的话,联想移动已投入2000多万元。联想移动既然花了这么多钱做这个东西,就不希望是做个半拉子。虽然我们和诺基亚之间有差距,但是我们得有成为诺基亚的志气。今年5月到现在,我们研发团队就全面进入战争的阶段,没有休过周末。
《商务周刊》:这款手机是联想移动和中国移动合作开发出来的,在合作过程中是如何和中移动进行沟通的呢?
梁军:其实一直以来中移动对我们都有质疑,直到今年6月份这种声音才开始统一。和中移动的合作中,中国移动相对比较强势些。这个过程主要分了两个阶段。一是对OMS认可的过程,实际上这一过程花了很多精力。当时有各种质疑,中国人能不能做这个操作系统,能不能和诺基亚拼,大家都是顶着这些质疑在做。慢慢的OMS接受之后,又开始考虑到底是做2G还是3G,这也是一个很痛苦的决策。今年发3G牌照的时候,中移动直接就把2G转到了3G,而我们当时的精力基本都投在2G上,虽然从去年11月份也开始准备3G了,但是我们的进展很慢。可是中移动的策略发生变化,你就得跟着它。
今年1到4月,我基本就是在中移动研究院和他们沟通,最终我们基本确定了一个思路,就是用2G的产品来把OMS系统调稳定,在这个基础上同时进行TD的项目,等2G的产品一稳定,我们经验就可以直接放到TD上。1—4月份我们放在TD和2G的精力是对半。因为你如果不在2G上把OMS系统搞定,在TD上弄会非常复杂,毕竟都是全新的东西。5月份之后,我们基本把精力都放在TD上了。
《商务周刊》:有人说Ophone和iPhone在外观和功能上有很多相似点,在研发的过程中是否有参考iPhone?
梁军:上网手机的触摸屏有两个规格,一个是3.5英寸的HVGA电容式触摸屏,苹果用的是这个,另一个是3.2英寸的WVGA触摸屏,Google和戴尔用的是这个。我们最终选择的3.5英寸HVGA电容式触摸屏,我们相信苹果在选择这个的时候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们觉得苹果的设计确实不错,值得借鉴,所以大家看起来我们和苹果的屏幕是一样大的。
屏的上下空间架构基本都是固定的,所以当屏幕一样大的时候,从外表是无法完全看出我们的差异化的,但我们在功能上还是存在区别的。我们这款O1结合了非常多本地化的特色,比如说考虑到移动未来的数字点播的业务发展需求,联想O1已经为支持中移动的MBBMS数字电视加密做好了准备。还有支持带加密功能的CMMB手机电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联想采用的是集成到芯片上的解密方式,而不是采用T卡方式,这样即可以提高性能,也可以让T卡扩展槽安装8G或16G的大容量存储,目前支持T卡解密的容量最大只有2G。当然还有很多软件,这些都是与iPhone不一样的地方。
《商务周刊》:除了联想移动之外,多普达、飞利浦、LG、戴尔也都在做Ophone,尽管Ophone手机被运营商和终端商寄予厚望,但目前看在软硬件方面也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Ophone手机在软件方面差异化的不足。
梁军:由于目前各企业所推的Ophone手机均采用OMS1.0版本的平台软件,待OMS2.0发布后,会支持更多差异化的东西,各企业也就可以做更多差异化的设计。到那时你可能都看不出这是采用OMS操作系统的手机。
《商务周刊》:联想移动有自己的制造工厂,为什么选择富士康代工?
梁军:O1假如靠我一家来推的话,它的研发成本至少要在目前的这个基础上翻6倍以上。O1已经不是联想一家的产品了,它是业界共同的结晶。也不会因为让富士康生产,联想的核心竞争力就会有任何的损失。
《商务周刊》:对于Ophone后续产品,你们将会更着重于哪些方面?
梁军:我们现在已经在做它的下一代产品了。坦率来讲,第一款产品做出来是比较累的,在设计上还有很多地方值得在下一代产品中进行彻底的改变。一是上网功能还需要再优化,我们在客户体验的时候有很多细节问题,现在只是改了一部分,我们还要让它和PC操作更接近。对FLASH的支持现在也还不能满足,这导致我们上一些视频网站看不了新闻,比如土豆网视频就看不了。目前苹果也看不了,但是现在网站上很多新闻都已经是视频新闻了,所以这点我们必须突破。其次现在这款手机更偏向于商务功能,我们希望第二代更偏时尚、娱乐、年轻,在音视频处理上能做到更好。再过一段时间,也许第二代产品会跟大家见面。
不过,后续产品的价格不一定会更高,我们也在考虑做1000元以下的Ophone,而且是我们的一个重点。从中国移动的战略来看,它肯定希望卖得便宜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