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IT与通信领域(ICT),浦东有点被边缘化了。”昨天,在一场由浦东新区科委组织的该区ICT产业规划建议专家评审会上,中科院计算所上海分所所长孔华威不无担忧地对CBN说。
他认为,随着消费电子与3G时代的到来,这种“边缘化”的程度正持续加深。上海急需重新定位产业,跳离传统发展模式,在技术、品牌两端着力,占领微笑曲线两端。
浦东新区也正尝试改变,由中科院计算所上海分所、上海张江集团组织起草的《上海浦东ICT产业规划建议书》通过了评审,它正酝酿推出一个涉及产业基地、本地品牌、车库创业以及政府2.0概念的新规划。
张江不愿做“打工者”
从品牌层面看,上海已经成为全球IT产业的打工者:传统家电领域,红灯、凤凰、金星已经消失,上广电SVA影响力也渐弱;手机与数码领域也全部由外来品牌支撑。
“比如,2.5G通信时代,手机跟通信设备是主角,上海被深圳远远甩开了。”他说,中兴、华为已成年销售额上百亿美元的国际性企业;而手机方面,华南一地,山寨市场占据了中国手机销量一半以上,其中天宇等品牌,已风靡东南亚。而北京IT与通信领域,则有联想、华旗等行业巨头支持。
当然,张江有成为3G重镇的基础。比如上海贝尔、展讯、禹华手机设计均为行业中重要企业,但因缺乏本地品牌支撑,也被挤压到产业的“边缘”。
浦东新区科委副主任张爱平认同这一观点。他说,浦东IT制造尤其半导体代工业很有名气,但未来只有IT与通信领域融合的领域,才可能创造更高附加值,形成杠杆效应。
张爱平曾是张江一家企业高管,他也是上述《规划建议书》的倡导者与指导委员会负责人。“这4年,我一直琢磨浦东信息与通信产业新模式,不能错过机会。”他说,上海设计业发达,必须要“无中生有”,创造品牌,延伸价值。
孔华威忧心的另一点是,浦东虽在半导体产业、网游等领域领先本土其他区域,但缺乏平台化技术,尤其是类似联发科,TD-SCDMA的平台核心标准。不过,他表示,也不必自惭,还来得及重新规划,浦东仍有希望成为中国“数字高原”。
张江高科几乎是浦东高新产业的代名词。张江集团副总经理殷宏坦陈,这一区域确实到了重新规划的时候,但也“急不得”,必须充分论证,在技术、产品、创新产业环境等许多方面细致规划。
欲推FLAG计划
上述建议书正是浦东新区、张江集团、中科院计算所上海分所共同作出的新规划。
CBN记者在该规划书中看到,为加快推进IT与通信产业的升级与融合,该区正酝酿推出一个颇有韵味的FLAG计划。
FLAG是四个规划环节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简称。它们分别未来实验(Future labs)基地、本地品牌(Local brand)计划、蚂蚁雄兵(Ant fund)计划及政府2.0(Goverment2.0)。
其中,未来实验基地主要复制三星模式,激活浦东设计业,引领行业潮流,将定位于“国家ICT产业及应用创新示范基地”,主要涉及数字电视、终端产品呼叫中心以及生产制造等基础。
孔华威补充说,未来实验基地也包括“预孵化器”功能,即孵化“孵化器”的作用。据悉,一个5万平方米的“亚太ICT中心”有望在张江碧波路993地块设立。
本地品牌计划将以消费电子、运营与专利池平台为主,打造本地品牌。张爱平表示,跨国企业的专利策略,很多只是赤裸裸的商业行为,上海要学会争夺专利,以自主创新、收购、交叉授权等方式建立起专利池。
强化设计与品牌,正是走向产业链微笑曲线两端。不过,仅仅整合现有的产业资源还远远不够。
“所以,我们要推‘蚂蚁雄兵’计划。”张爱平说。规划显示,这是一项资金支持计划。浦东打算每年投1个亿,资助万名研究生进行创业型实习,推动3000到5000家“车库公司”的诞生。孔华威表示,设立天使基金很有必要,即使新区每年设立1000万元,也会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规划的目标是,通过3年努力,培育1到2个产值过百亿元的消费电子品牌;1到2个百亿元的平台化公司,上万家小型创新企业,整体产值500亿元。
规划显然必须有政府的强大支持。张爱平表示,浦东新区正在充分利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机会,争取在电子政务、智能交通领域扮演重要角色,成为亚太通信信息枢纽。
但现场一位评审专家也表示了一丝担忧。他强调,从现有的局面看,上海上游设计业有优势,但直接做品牌,培育周期会很长,如果考虑到短期效应,浦东应该规划系统集成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