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都推出了不少定制手机,定制手机价格相对低廉,但却只能使用该运营商的服务。看起来,这也是便民惠民的双赢之举,也能增强运营商品牌传播力度。然而,定制手机的名声实在不能说好,许多商家在销售手机时,会特意注明“非定制手机”。去手机卖场打听一番也会发现,不少年轻消费者对定制手机并没有太多热情,甚至还有些反感。
其实,答案就在手机身上。以一部千元左右的中国移动定制手机为例。手机的外壳、键盘上打着运营商的标志烙印;开机的第一画面是运营商的“温情问候”;手机原先五颜六色的菜单,被改为红黄两色的运营商标志,看上去单调而又乏味。不仅如此,运营商甚至渗透到手机功能上,诸如上网功能,就被直接指向运营商的网站……
运营商的标志无处不在,说明在激烈竞争下,中国企业的品牌意识今非昔比,非常渴望提高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然而,运营商过度地宣扬自身的品牌,不择手段地强化品牌形象,甚至强迫消费者使用某些业务,不仅破坏了手机的美感,也影响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可谓是得不偿失。无怪乎,一位消费者在论坛上直言不讳地指出:“我拒绝使用定制手机,我交了话费,使用了你们的服务,难道还要每天为你无偿做广告?”
定制手机的遭遇,背后是企业对品牌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哈佛商学院副院长、品牌大师约翰·奎尔奇在上海演讲时,一针见血地指出,品牌的核心不是一个符号、一句口号,而是企业对产品品质、服务品质的承诺。对于运营商而言,提供清晰的通话质量、一流的短信速度、完善的客户服务、相对优惠的资费,足以让消费者一见倾心。相比之下,将品牌符号贴满消费者的手机,显得多余。眼下,3G时代即将到来,运营商之间的比拼会更加激烈,定制手机依然是一张王牌。笔者希望,未来的定制手机在设计上、功能上多一些人性化,将品牌的烙印打在消费者的心里,让品牌真正成为优质服务的承诺。
(早9:00-晚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