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个难以说清楚的事情了。一千个人嘴上似乎就有一千个“山寨”,甚至有些因批评山寨而挨“板砖”的人,搞不好连为什么挨砖都没明白:你说山寨是假冒,人家说这代表着草根文化,你说山寨是抄袭,人家说这是模仿创新。越来越复杂。
但复杂的东西,不妨简单来看,不管怎么被引申,最简单的“看法”就是在Google上搜索一下山寨,看看山寨都有哪些具体的存在形式。笔者试了一下,连翻了几页搜索结果,找到的“存在形式”罗列如下:山寨手机、山寨笔记本、山寨春晚、山寨版索尼VAIO、山寨液晶电视……
这里有个共性的规律,就是目前的“山寨”必与一个自己领域的“主流”相对应:山寨手机——正品品牌手机;山寨索尼VAIO——正牌索尼VAIO;山寨春晚——央视春晚……说“山寨”依赖“主流”而存在并不为过。
有意思的是,在一个山寨话题网站,最醒目的主打文章就非常说明这个问题:“下班后走进了华朕超市,商品琳琅满目:娃娃哈、小白兔、脉劫……哈,还有丑粮液呢!本想给家里老人买瓶脑白金,仔细一看,原来是脑白全,幸好没有叫脑全白的,要不得被骂不孝子孙了。晚上,先泡上一桶康帅傅方便面,吃着治治牌香瓜子,打开我的能猫彩电,‘周杰伦’正做着广告:‘奔幸福大道,到××技工学校’!”
绝大部分“山寨”都少不了背后模拟的那个“主流”,所以,如果人们说山寨是草根化,是“去中心化”,那么正好相反,这种对主流的“配对”和“模仿”,恰恰不是去中心化,而是对中心的强化,客观上是换了个“绿叶”的方式力挺中心;恰恰反映的是处于边缘位置的群体向中心、向“主流”靠近的强烈诉求。
我并没有觉得中国人因为山寨而更自信,反而看到的是在对主流的低成本模仿中更不自信。
山寨也不是草根化——是草根就让自己长成最好的草根就是了,何必强求大树状。真正的草根化反倒是郭德纲式的创新,他说的段子既不像马季也不像姜昆。最好的草根就是草根自己,不一定要“山寨”;最好的去中心化,就是把自己做成中心!
可以说,山寨文化与严重混淆在一起的草根文化、模拟创新并没有必然关系!甚至商家可以不去模拟创新,只是抄袭,在现在语境里仍不失山寨本色!
虽然“山寨”给在市场上处于劣势的商家们,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商业价值巨大,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山寨是有毒性的。毒性的东西,运用得当可以做药,如同周星驰电影里,用毒气打通任督二脉;但毒性毕竟是毒性,稍有闪失也危害巨大。
例如对商业规律的违反,山寨文化所倡导的品牌之道,往往流于品牌模仿,这样无异于把自己置身于领导品牌大树的阴影下,乃商家大忌。中国的商业环境,本来就不缺商业模仿,我们常看到的,不是保护知识产权,而是打着反垄断的招牌,抵制专利权或商标权的保护。
“山寨”的毒性,包括给了人们更多的借口,站在“文化”高度扩大着知识产权的灰色地带。
如果说山寨的口碑是早年“土狼机”通过提高质量,又保持低成本优势,一步步做出来的。那么在山寨向其他各个行业“蔓延”的时候,除了娱乐功能外,“新山寨”们如果不能正视和有效减少山寨的毒性,那么“山寨”的繁华是非常脆弱的。
什么时候,Google上的“山寨”搜索结果,能够真正摆脱与自己领域“主流”的配对和模仿,山寨才算是让人佩服的“真草根”和“真创新”了!